日前,江蘇省鎮江市餐廚廢棄物及市政污泥協同處理二期工程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底調試運營,屆時,鎮江將形成每天620噸的城市有機質綜合處理能力,實現餐廚廢棄物收集處理全覆蓋。
協同處理,實現“1+1+1<1”
鎮江市2014年8月成為第四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試點城市,餐廚廢棄物及生活污泥協同處理項目應運而生。作為國內首家采用有機質協同處理理念進行規劃、建設、運營的項目,鎮江市餐廚廢棄物及市政污泥協同處理一期工程,采用多種城市有機廢棄物協同處理理念,減少污染源控制點,解決了因“鄰避效應”造成的選址難問題,產生“1+1+1<1”的效果。
“過去都是各做各的,搞餐廚就搞餐廚,搞污泥就搞污泥。”江蘇泓潤生物質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波說。鎮江在建設餐廚廢棄物及市政污泥協同處理一期工程的時候,就把餐廚廢棄物和生活污泥兩個協同在一起。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個項目選址,一個點就解決問題,避免了“鄰避效應”;二是像鎮江這樣的城市,無論是餐廚廢棄物還是生活污泥,產生的量都不足夠大,如果采取單一物料處理相對來說規模都比較小,會帶來運營成本高等問題,協同處理則規避了這個問題;
協同處理,實現“1+1>2”
“多種城市有機廢棄物協同處理,物料之間相互協同以后產生互補性,比如,污泥相對來說厭氧消化的話,它的碳氮比碳是不足的,作為餐廚來說碳氮比又比較高,這兩個互補以后會達到一個最佳比例來處置。”曹波說。
餐廚廢棄物只有腐敗以后才會發臭,鎮江在收集餐廚廢棄物的時候,將時間控制在餐廚廢棄物產生的4小時之內,在其腐敗之前完成收集,并通過源頭預處理的方式,也就是在餐廚廢棄物收運車上安裝了預處理設備,將其制成漿液,密閉在餐廚廢棄物收運車里,回來處置的時候再通過管道加壓密閉輸送,確保氣味不外泄。協同處理后,會產生毛油、生物碳土和沼氣,沼氣早在2017年5月就已經與市政管網并網供氣,生物碳土作為肥料進行銷售,用于苗木、果園,市場供不應求。餐廚廢棄物及市政污泥協同處理一期工程形成了完整的有機質循環鏈,整個過程達到了近乎零排放,實現了城市有機廢物綠色、循環、低碳的目標。同時,從源頭上解決了泔水豬、地溝油回流餐桌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
協同處理,鎮江模式被成功復制
2019年,江蘇泓潤生物質能科技有限公司走出了市場拓展的第一步——湖北荊門靜脈產業園有機質協同處理項目建成投產。從餐廚收運、預處理到餐廚與污泥協同處理工藝,泓潤公司將鎮江有機質處理的成功經驗、工藝方案、優秀人才帶到荊門,實現了項目的對外輸出。
餐廚廢棄物及市政污泥協同處理二期工程完成后,有機質綜合處理規模為每天360噸,其中餐廚廢棄物每天150噸,廢油脂每天30噸,污泥每天180噸,配套20輛餐廚垃圾收運車和20輛廢棄油脂收運車,建設“餐廚垃圾收運信息化管理平臺”。二期工程還預留了包括園林綠化廢棄物、垃圾分類以后的家庭廚余垃圾、畜禽糞便、過期食品等有機廢棄物,實現一個點上解決所有城市有機廢棄物處理問題。二期工程還在一期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從沼液里面提取碳酸氫銨,就是尿素,作為生物肥料,使整個二期工程完全達到零排放,全部資源化利用。
曹波說:“目前,我們與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合作,進一步將‘鎮江模式’復制推廣到長江沿線城市,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供示范案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