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江蘇泓潤生物質能科技公司餐廚廢棄及市政污染協同處理項目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其項目的高科技、低碳環保的發展理念令人關注。日前記者走進江蘇泓潤生物質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采訪。
“二期項目,我們在一期項目的基礎上進行了技術創新,工藝流程進一步延伸,項目將對沼液中的氮進行提取,制成肥料,進一步資源化,最終我們將實現近零排放。”江蘇泓潤生物質能公司董事長曹波說,“公司一期項目建成后取得了顯著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的高度評價,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示范項目。二期項目計劃今年年底調試運行,屆時,鎮江將形成每天620噸的城市有機質綜合處理能力,實現餐廚廢棄物收集處理全覆蓋,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餐廚廢棄物處置一直是行業難題,2014年我市入選全國第四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在全國首次采用了將生活污泥與餐廚廢棄物進行協同處理的模式。工作人員介紹說:“餐廚廢棄物,有機質高,但鹽分也高,會抑制厭氧消化反應;而生活污泥鹽分低,有機質含量低,兩者中任何一個單獨厭氧消化都無法實現自我平衡,但兩者混合后,有機質和鹽分會實現中和互補,達到厭氧消化的需求。”
據介紹,根據二期項目的設計,每天可以處理餐廚廢棄物150噸,廢油脂30噸,污泥180噸。餐廚廢棄物進行預處理后可以變成漿液,再進入厭氧罐。同時污泥進入裝卸料車間,經過高溫熱水解后,再進入厭氧罐。兩者合并后,經過反應,產生的毛油,可以用于提煉生物柴油;產生的沼氣除一部分直接返回系統自用外,另一部分提純后將進入市政燃氣管網;而產生的沼渣經高干度脫水后變成營養土,可用于果木用肥。與一期項目不同,二期項目將系統產生的沼液進行氮的提取制成肥料,最終實現整個處置工藝近零排放。
鎮江協同處理模式,還有效地解決了鄰避問題。”工作人員解釋,“城市的餐廚處理和污泥處理都需要選址,兩者協同處理可以減少污染源控制點,解決因鄰避效應造成的選址難問題,同時兩者還可以互相補充各自缺少的成分,形成了完整的有機質循環鏈,實現城市有機廢物資源化、綠色、循環、低碳的目標。從而從源頭上解決了泔水豬、地溝油回流餐桌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探索出污泥處理處置的新技術、新路徑。”
采訪中,曹波信心滿懷地表示,泓潤公司在二期項目按進度穩步推進的同時,還將積極拓展外圍市場,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機質協同處理“鎮江模式”。去年,泓潤公司走出了市場拓展的第一步——參與荊門靜脈產業園有機質協同處理項目的建設運營,實現了項目的對外輸出。